圖文:黃郁芩醫師
今天由學妹的介紹,跟一位很專業的語言治療師聊天。
聊到有關發音問題,她提到原因有分為:
1。舌頭過前。
2。舌頭過後。
3。沒有氣音。
這三種,要先會分辨發音的問題,是以上1,2,3。哪一種,才能對症治療。
小朋友舌後根部不會用力的時候,硬要叫他發音,他會用錯位置。
常見的就是當他們叫 阿「公」的時候,會變成發「冬」!「哥哥」變「得得」、「褲子」變「兔子」!
這時候,如果小朋友還是三歲小孩,建議家長們可以先不要著急,可以先給小朋友練一個簡單的 「咖拉~咖拉~漱口」的動作。(這動作高橋夫妻課程裡面的第一課也有教類似的動作)
這樣可以加強他舌頭根部的肌肉。等他練好之後,就有機會正確發音囉!
身為牙齒矯正醫師的黃醫師,再三跟語言治療師強調,我們的治療對象,是針對咀嚼,吞嚥時的功能會引起『牙科』的問題。治療目的是希望整合咀嚼,吞嚥時肌肉的力量,以達成平衡,期待與語言治療師能夠達成合作,而非做侵犯他們業務範圍的事情,想要落實目前在台灣還沒有那麼盛行的MFT這一塊學問,需要把一些原本的日文用語,想辦法轉換成適合台灣人念的中文。感謝學妹介紹,讓黃醫師終於有機會跟非常專業且熱於分享的語言治療師做跨界的討論。
以下是黃醫師用自己牙科腦袋的觀點來做一些筆記,請其他專家們也不吝指教。
探討發音問題要先了解言語機轉跟構音器官。
言語機轉主要包含四個部分:
- 呼吸系統
- 喉部
- 顎咽活門(velopharyngeal port)
- 舌頭
舌頭是口腔內的主要構音器官,由許多肌肉組成,能產生多種形狀幫助發出母音與子音,以構音部分來區分,可分為舌尖(tip)、舌面(blade) 、舌背(dorsum) 、舌根(root)和舌體 (body)。
其他有相關聯部分還有:
雙唇:是最可見的言語器官,能幫助發出母音和子音。
下顎:提供舌頭,雙唇或其他言語器官運動時的支持。
上述言語器官與機轉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發音障礙,但也有許多其他因素。(比如聽力,認知,心理等)
Bernthal and Bankson 2004 指出幾種可能影響發音能力的因素當中有提到其中一項就是:口腔運動功能。
內文提到:雙唇,舌頭和軟硬顎都會對語音的清晰度產生影響,以雙唇為例,若閉合不佳,或是軟弱無力,便會對雙唇塞音(如:ㄅ和ㄆ)的發聲造成影響,但若個案有部分自我修正能力,或是代償作用,或許能補償因器官缺損的影響,例如唇顎裂患者的代償性構音,因此雖然子音不是非常準確,但一般人仍能聽得懂。
以上敘述,就矯正醫師來看,就會擔心這些代償作用,通常就造成不正咬合的因素。
在了解完上述影響發音能力的因素之後。
我們還要了解中文子音的發音方式,才能有助於提供治療的索引。(我們才知道我們要練高橋老師MFT八個課程裡的哪一個課程啊)
中文子音的發音主要可分為兩部分
- 發音位置(placement)
- 發音方法 (manner)
兩者須相互配合,才能發出正確的音。
發音位置是指發音時,發音器官間的相互配合及使力點,若各發音器官間無法相互配合,語音便可能扭曲,造成聽覺上的理解困難。
中文子音的發音位置,可以區分為七類。
- 雙唇音(bilabial)
- 唇齒音(labiodental)
- 舌尖音(alveolar)
- 舌根音(velar)
- 舌面音(palatal)
- 舌尖後音(retroflex)
- 舌尖前音(postalveolar)
由此七類語音,我們也能觀察到要正確發音,需要雙唇,牙齒,舌頭等發音器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發音方法(manner),是指不同的氣流發出方式,發出具有不同聲學特質的語音,中文裡可分為:
- 塞爆音(stop)
- 塞擦音(affricative)
- 擦音(fricative)
- 鼻音(nasal)
- 邊音(lateral)
發音方法
發音部位 |
塞爆音 | 塞擦音 | 擦音 | 鼻音 | 邊音 |
雙唇 | ㄅㄆ | ㄇ | |||
唇齒 | ㄈ | ||||
舌尖 | ㄉㄊ | ㄋ | ㄌ | ||
舌根 | |||||
舌面 | ㄐㄑ | ㄒ | |||
舌尖後 | ㄓㄔ | ㄕㄖ | |||
舌尖前 | ㄗㄘ | ㄙ |
黃醫師自己在打這個表格的時候,體會到原來我們從小背ㄅㄆㄇㄈ的順序,也是按照發音簡單到困難的順序在背的啊!
發音障礙臨床常見的表現,可以分成5種:
- 不送氣音化
- 塞音化 (舌頭過前)
- 後置音化 (舌頭過後)
- 母音簡化
- 混合型
以上要仔細講解的話,實在會過度複雜。感謝語言治療師直接提供讓黃醫師秒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