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芳主任與醫師們分享實用的口病知識

標準

圖文:黃郁芩醫師

之前台大口病及診斷科張玉芳主任與醫師們分享實用的口病知識,這邊繼續給大家後半部分。

tongue

主訴為潰瘍,但臨床表徵卻不僅是潰瘍的疾病,常見有四種:

1. Lichen planus (扁平苔蘚):

常見於全身免疫失調的人,常與壓力大,睡不好有關。(有家長一直擔心兒女的終身大事,扁平苔蘚就一直不好,等兒女結婚了,反而就不藥而癒),用類固醇 (steroid) 治療。

輕微:塗藥
中等:打針
太嚴重:吃藥

2. Lichenoid stomatitis (類扁平苔蘚口腔炎)

比較好找到特殊的過敏原,常見於對某種藥物或食物的過敏反應,比如堅果、肉桂。

3. Pemphigus (天皰瘡)
4. Pemphigoid (類天皰瘡)

看到破皮的地方,拿棉棒,推一下,會跟著跑,就可推斷是天皰瘡或類天皰瘡。早期沒有治好,有75%致死率,主要是因為二次感染。台灣看到天皰瘡的機率比較多,跟外國相反,外國類天皰瘡反而比較常見。

臨床見到single lesion(單一病變)的要比見到multiple lesion(多重病變)更提高警覺。通常見到tongue single lesion,要合理懷疑。有些口外醫師把舌頭的single lesion當成lichen planus,一直治療一年多都沒好,到我們這才知道其實是口腔癌。看到紅白lesion,只有一個,在舌底,舌側邊,就要小心。

 任何症狀,持續超過兩週以上,才要開始擔心。
 角化粘膜處有ulcer出現的最常見的疾病是:herpes。
症狀剛出現2-3天內用藥會有效。因為病毒正在複製生長當中。若是超過2-3天才來就診,就告訴病人不要太累,睡飽一點,讓自己免疫力提高就會好。

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ations(復發性口腔潰瘍):
嘴巴常破,通常兩週內會自己好,但就是常常這邊破那邊破,這代表是缺乏Vit B complex+C。

 白色斑塊不等於白斑,大家用詞要小心。中文的白斑,是代表英文的leukoplakia,是一種癌前病變,所以在和病患及其他醫師之間溝通時,使用這個名詞需要謹慎。
 看到白色斑塊,先用紗布擦一擦看看,若擦得掉的,就是candidiasis(念珠菌症)。

 矯正病患有時若是單純的咬傷,其實根本不需要擦藥,不需要給口內膏。讓他自己好即可。但對於非要開藥才肯回家的病人,張主任建議可以給含水楊酸的MUNDISAL gel (蒙得莎凝膠)。當作安慰劑。
 我們常開的口內膏,dexaltin是含有很強的類固醇(用來控制免疫系統的問題)。在塗的時候,一定要請病人塗薄薄一層即可。
否則塗太多,容易造成secondary candidiasis問題,到時,就要再給anti fungal的藥物。Dexaltin日本原廠製的最有效,台大現在只剩台製的可以開,效果感覺都不怎麼好。有一款叫做smile的口內膏,病人都smile不起來。(張主任真是幽默)。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