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戽斗女孩變AKB48美眉?

標準

圖 / 文:黃郁芩醫師

「牙齒發育和矯正 越早關心越好!」

一般家長或民眾可能認為牙齒矯正應該要等到恆齒二十八顆全部長出來,再進行矯正治療,這樣只要經歷一次辛苦的矯正療程,就可以讓牙齒排列整齊,充滿自信地笑口常開。這樣的觀念,也許正確,但並不適用於每一位病人。其實,想要擁有美觀又整齊的「明牙皓齒」,甚至是端正的臉型,應該要從小朋友乳牙時期就開始重視,因為牙齒的咬合、排列及顎骨發育,彼此息息相關。透過家長關心小孩牙齒發育和專業醫師的診斷,才能事半功倍,擁有美麗的齒列。

正在發育中的小朋友,正常的牙齒咬合應該是上排門牙蓋住下排門牙,若有「前牙錯咬」的情形,意即咬合時下排門牙蓋過上排門牙,將會導致上顎骨發育受到抑制。一般而言,上顎骨發育停止的時間較下顎骨早,一旦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機,沒有將上下門牙的錯咬改正,下顎骨將不受上顎限制地往前生長,可能就會長成「戽斗」的臉型。除此之外,任由牙齒在錯咬情形下發育,也會使將來矯正治療的複雜性更為增加,以致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及更多的治療費用。

戽斗

戽斗

筆者在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求學期間,也許是因為從小開始就對美的事物很敏感、很在意,對「齒顎矯正」專科特別有興趣,有著說不出的熱誠。在實際臨床治療病患後,每每看到矯正病患變得更加美麗、充滿自信,彷彿換一個人似的神奇,讓人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助人快樂的感受」,也因此更確定了自己要成為專業的齒顎矯正醫師。完成近兩年牙科住院醫師訓練後,前往日本國立廣島大學攻讀齒顎矯正醫學博士。日本人與臺灣人同樣屬於東方亞洲蒙古人種,牙齒形態與臉形都與台灣人相近 ; 更甚者是日本人自我要求嚴謹、精益求精的精神,對矯正結果的品質要求極高,更加充實了留學期間的齒顎矯正訓練。

矯正前臉部正面、側面、口內、舌側弧線矯正裝置

矯正前臉部正面、側面、口內、舌側弧線矯正裝置

在日本留學期間,臨床治療一位七歲多的小妹妹,因為前牙錯咬的關係,小朋友除了吃東西受到影響外,在學習英文時,「s」的發音常有問題;臉部外觀上,有些微月亮臉(戽斗)以及下巴突出的傾向。若是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將來下顎門牙容易發生牙周問題;上顎門牙因為不正常的咬合磨損,可能會缺角或甚至斷裂,影響門牙外型及美觀。

治療時,我們使用外觀看不到的舌側弧線矯正裝置( Lingual arch),配合彈線將小朋友內縮的牙齒往外彈彈出,經過三個月的療程,就改正前牙錯咬的問題了;臉部外觀原本呈現下巴突出的現象,因為錯咬改正,也得到良好改善。

矯正後臉部正面、側面、口內照片

矯正後臉部正面、側面、口內照片

相較於放任牙齒錯咬,等到永久齒全部長出,所需要的二到三年的矯正時間與高難度的矯正治療,這位小朋友的矯正治療的時間,僅僅花了三個月左右,使用單純的舌側弧線矯正裝置,不但改善了錯咬的問題,也美化了臉型外觀,大大增強自信心。後續針對上顎前牙小部分的縫隙問題,相信只要戴矯正器兩、三個月,就可以完全解決。

因此適當的早期矯正,常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位小妹妹後來搬家到東京,聽說她現在正在參加AKB48團體的姊妹團員養成訓練,打算進軍演藝圈呢!

〖著作權為黃郁芩醫師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