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的感恩節到來,火雞最近也出現在朋友間熱烈討論的話題,據說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而為什麼火雞的英文是「Turkey」呢?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人的服裝:身黑頭紅,所以將它稱為「Turkey」。
歐洲人在歐洲時很喜歡吃烤鵝,但是在移民到美洲之後,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於是就開始烹食火雞,意外地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於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過節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
台灣的火雞主要來自美國進口的火雞蛋所孵化,國內一般小家庭不熟悉火雞烹調方式,且無大型烹調工具,因此傳統市場或超級市場少見生鮮火雞肉的蹤影,所以火雞屠宰後,往往直接送到火雞肉飯的店家,消費者大快朵頤的火雞肉飯,可能是早上才剛屠宰的新鮮肉品呢!
營養師點評﹕火雞含豐富蛋白質,和其他肉類相比,熱量、脂肪及膽固醇含量均較低,以100克計,豬肉含6.2克脂肪,牛肉4.2克,而火雞肉僅為2.86克;同時火雞含有較高的鐵質,適量攝入可防止因缺鐵而出現的貧血、疲倦、集中力下降等徵狀;另外,是火雞肉富含「磷」這個礦物質,「磷」為人體必需物質,是構成骨骼、牙齒的主要材料,缺乏會導致骨骼、牙齒發育不全!